冷暴力,顧名思義,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種,指不是通過毆打等行為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其表現范圍很廣,主要表現在家庭、工作單位及學校等,直接造成了許多的社會悲劇,本文討論的是幼兒園老師對孩子使用“冷暴力”的問題。 “冷暴力”有什么表現? 1.冷漠型:大人無視孩子的存在,對孩子漠不關心。 2.教訓型:大人高高在上,一味批評,教育變教訓。 3.威脅型:大人動轍以嚇唬、威脅的語氣來批評孩子,如:“你再不遵守紀律,我就讓你媽媽接你回家!薄澳阍俅騽e的小朋友,打110,讓警察來抓你……” 4.嘲諷型:大人對經常違紀的、打罵同伴的孩子冷嘲熱諷,如:“你這個壞蛋,干嗎老是打人?再打人就給我滾出去”。 5.孤立型:大人對孩子進行不公正的孤立。比如,孤立他,讓同伴都不和他玩。 6.控制型:有的教師和家長習慣于發(fā)號施令,嚴密監(jiān)視小朋友的一舉一動,使孩子絕對服從他們的意志和愿望。 如何辨別孩子遭遇了冷暴力? 1、在一段時間里,老師有沒有跟孩子說話,有沒有提問孩子。 2、有沒有疏遠和冷落孩子,對學生愛理不理。 3、發(fā)現孩子一旦做錯事,不分青紅皂白,立即劈頭數落或言語威脅。 4、做游戲、搞活動或者外出旅游時,老師和大人將孩子“晾”在一邊。 5、家長提起老師,孩子拼命逃避,不敢說起老師。 6、老師批評過度,從不認可孩子,甚至全盤否定孩子的一切。 |
GMT+8, 2025-9-10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