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菽飄香。位于福田街道全宅村的稻田里一片忙碌,收割機穿梭于田間。工作人員三人一組,仔細觀察探討水稻長勢,對稻谷重量、含水率以及收割面積等數據進行嚴密測量,依據相關標準,當場計算出畝均產量。 這是市農業(yè)農村局主辦的單季稻單產提升競賽測產現(xiàn)場。連日來,這樣的稻田擂臺賽在多個鎮(zhèn)街開展,共26位種植戶參與競賽,所涉面積5500多畝。 “本次單季稻單產提升競賽‘以畝產論英雄’,旨在通過科學測量和驗收,準確把握糧食生產情況,為水稻優(yōu)選優(yōu)育提供科學依據!笔修r業(yè)農村局相關人員表示,驗收后,將依據畝產均量的排名給予參賽種植戶相應獎勵,第1至3名按100元每畝獎勵,第4至8名按80元每畝獎勵,第9名之后按60元每畝獎勵。 在廿三里街道埠頭村的稻田邊,種糧大戶陳建忠欣喜地和記者分享稻田的測產結果:“這次我的水稻參賽品種是甬優(yōu)12號,共種植了150畝。測產得出每畝達807.39公斤,這一成果離不開科學的種植技術和農業(yè)農村局專業(yè)的技術指導,我明年還繼續(xù)種植這個品種! “良種選育和配套技術是糧食單產提升的核心保障。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測了十位種植戶的畝產,效果喜人,十分期待比賽結果的出爐!笔修r業(yè)農村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金成舟表示,單季稻單產提升競賽的測產不僅能有效反映水稻單產提升整體情況,更為推廣水稻優(yōu)質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近年來,我市把糧食安全放在農業(yè)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開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品種改良和新品種選育,引進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和設備,切實提高水稻關鍵技術模式到位率和覆蓋面,通過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效應,帶動水稻大面積穩(wěn)產增產,助力全市水稻生產水平躍上新臺階。 |
GMT+8, 2025-9-8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