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合資計劃終于要成行了。
這是奇瑞第一次和一個整車企業(yè)達成合資協(xié)議。這些年來,傳出和奇瑞有過合資談判的公司都有些讓人眼花繚亂了,像克萊斯勒、菲亞特、捷豹路虎、斯巴魯等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和奇瑞傳出過緋聞。 奇瑞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力和盈利能力。奇瑞生產合資公司的車型之后,消費者在潛意識中會對奇瑞的自主品牌產生更多的信賴感,前有華晨寶馬,后有吉利收購沃爾沃提供的先例,這些合資或收購的行為都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了中方產品的品牌層次。奇瑞甚至還有可能推出所謂的合資企業(yè)的自主品牌來助力自身的發(fā)展。 而盈利能力方面,奇瑞還可以借合資車型相對較高的利潤率改善自身糟糕的資產負債情況。斯巴魯顯然是個很好的合資伙伴,一個年銷量接近6萬輛的車企,在中國合資失敗的幾率是很小的。 當然,還有不能忽視的是龐大集團?刂屏怂拱汪斣谌A銷量80%以上的經銷商集團對于奇瑞來說是福是禍,現在還不能下定論,不過有一點明確的是,奇瑞在控制經銷商體系上向來沒有太多優(yōu)秀的表現,但依然可以借龐大集團的實力拓展自己的渠道建設。 斯巴魯則不需要顧慮太多,只要控制好合資制造的品質就萬事大吉,還有在零部件采購方面,要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并且在有奇瑞協(xié)助的情況下,也多了一些和龐大集團談判的籌碼。這樣一來,兩年之內銷量利潤翻番,不成問題。 問題在于,雙方是否真的玩得轉。 奇瑞的品牌困局并不完全是因為自主企業(yè)起點低。產品品質、營銷策略、渠道服務、人力資源都是制約奇瑞提升自身品牌力的關鍵因素。 具備合資企業(yè)的生產資質,并不直接意味著自主產品亦能達到相同的品質控制。華晨曾宣稱駿捷等車型和寶馬3系共線生產,但沒有一個消費者會認為,華晨的轎車具備和寶馬3系相同的品質。照搬生產方法和流程會讓成本急速提升,這反而會是奇瑞自主品牌的災難。 威麟事業(yè)部的取消也彰顯了奇瑞在營銷策略上的失敗,而在這方面,斯巴魯也不能教給奇瑞更多內容。 渠道服務方面,奇瑞也并沒有做好銷售高端品牌的準備,如果還是以賣低端產品的服務品質去銷售合資車型,這對于斯巴魯的品牌推廣也是相當不利的。人才方面,奇瑞宣稱其有著近6000人的研發(fā)團隊,但目前,我們并沒有看到奇瑞擁有清晰的產品規(guī)劃和平臺化戰(zhàn)略。 斯巴魯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其產品的獨特性,但過多產品集中在同一價格區(qū)間也是斯巴魯產品最大的問題所在。這必然會讓消費者選擇這個價位中性價比最高的車型——森林人。所以,斯巴魯在國產之后,要好好想想如何讓自己的轎車產品翼豹也走入家庭,和高爾夫、卡羅拉、科魯茲等車型展開競爭。 已經有過貴航云雀的合資失敗案例,斯巴魯這次“二進宮”,但愿能如愿以償。 |
GMT+8, 2025-9-8 02:46